第3章 曹操想退守许昌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最新章节     
    是夜,秋雨蒙蒙,秋风瑟瑟。
    曹操一个人站在军帐外面,充分感受着阵阵凉意。
    转眼之间,与袁绍已经在官渡僵持了近三个月。
    自己这边伤亡惨重、士气低落不说,袁绍似乎根本没有要退兵的意思,反而越战越勇、志在必得。
    天气越来越寒冷,自己的心也变得越来越凄凉。
    自己当年待刘备不薄,但他却毅然决然地背叛了自己,又是加入衣带诏,又是刺杀徐州刺史车胄,又是偷袭徐州。
    血浓于水,疏不间亲。
    人家刘备是大汉皇叔,自己把人家的皇帝侄子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备向着自己家人,与自己作对,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关羽居然也背叛了自己!
    自己对关羽,就差把心都掏出来了。
    又是赏给他赤兔马,又是给他封官封侯,还把自己的梦中情人貂蝉都送给了他。
    在许都之时,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对关羽比对自己亲爹都孝敬。
    即便是这样,关羽还是背叛了自己!
    这世上,有些人真是不可思议,也不可理喻,简直就是一条永远也喂不熟的狗。
    关羽便是个这样的东西。
    他竟然放弃高官厚禄、放弃荣华富贵,跑到汝南去跟刘备当起了山贼。
    其实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常人都是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
    关羽一看官渡战场上自己被袁绍打得狼狈不堪,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前去投奔了刘备。
    刘备是袁绍的手下,关羽去投奔刘备,也就等于是去投奔了袁绍。
    通过关羽的行为,也说明大家都看出了自己大势已去、败局已定。
    关羽貌似忠良,实则与吕布是一样的人物。
    当年董卓对吕布视如己出,把貂蝉和赤兔马都赏赐给了吕布。
    最后吕布还不是恩将仇报,跟王允联手刺杀了董卓。
    看来这世上武艺盖世的人,都是一副德行,忘恩负义、反复无常,是永远也交不透的。
    一想到吕布,曹操又想到了当年在徐州的那场苦战。
    下邳虽然表面上看是水攻而拿下的城池,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并州军能够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如果没有魏续的背叛,如果没有陈宫被活捉,下邳也根本拿不下来。
    最后自己的部队耗到弹尽粮绝,也只能无功而返。
    那么此时在官渡,还有必要与袁绍死扛到底吗?
    死扛的话,只是能够拖延一下兵败的时间,却并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
    而且自己的将士会越来越少,粮草辎重也会越来越少。
    到最后实在扛不下去的时候,还是得退守许昌。
    眼下自己的处境,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不但北部有袁绍的千军万马,南部还有刘备带着一群黄巾军作乱。
    刘备随时都可能会偷袭许昌。
    他手下虽然兵马不多,但关羽、张飞可都是当世一等一的猛将,许昌留守的那帮将军,没人是他们的对手。
    原本据城死守的话,是不必担心刘备的。
    因为以刘备的兵力,并不可能攻城。
    但刘备还在暗中联络刘表,这就难说了。
    刘表这只老狐狸虽然一直都置身事外,对自己与袁绍的战事不偏不倚,采取观望态度,但他一旦看出谁胜谁败,必然会落井下石。
    如果刘表给刘备划拨兵马的话,再加上关羽、张飞统领,他们是完全有能力攻城的。
    这几个月下来,自己手下的将士伤亡惨重,少说也死了几千人,已经没有能力再分出兵力去汝南对付刘备了。
    刘表如果真的对许昌用兵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到那时自己怕是彻底成了丧家之犬,即便是想回许昌死守,也回不去了。
    用兵之法,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与其在官渡与袁绍死扛,还不如尽早退回许昌据城死守。
    许昌城乃大汉国都,自从建安元年定都以来,自己便一直在加固城池的防守,可以说是城高墙厚、易守难攻。
    自己手下的这帮文臣武将,应该不会像关羽那样忘恩负义、朝秦暮楚,更不会像魏续那般见利忘义、卖主求荣。
    到时大家众志成城,把袁绍大军耗得粮绝而退兵,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当时把魏续、侯成、宋宪、成廉等降将秘密处死了,还是有些思虑的不够周全。
    应该把他们的下场大肆渲染一番,让路人皆知,当叛徒到底是什么下场。
    回到许昌之后,一定要让手下的人把这件事重新翻出来,好好宣扬一下,也让许昌城中的文武百官引以为戒。
    想到这里,曹操精神为之一振,情不自禁地道:“哈哈哈,袁绍,老子不陪你玩儿了!有本事你就强攻许昌吧,看到时是你厉害,还是老子厉害!老子据城死守,耗也能把你耗回去!”
    回到中军大帐,曹操想立刻把大家都召集过来,让他们抓紧收拾行囊,趁夜返回许昌。
    转念一想,如此重大的决定,还是应该提前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以免显得自己独断专行。
    此时早已是夜半更深,曹操也不想再打扰大家休息,便没有再叫身在官渡的人过来商议,而是提起笔墨,写了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是曹操写给荀彧和郭嘉的。
    他要言不烦地陈述了一下官渡战场的基本情况,并明言自己打算撤回许昌据城死守,希望能得到两大智囊的支持。
    只给他们两人写信征求意见,当然是有原因的。
    荀彧在朝中德高望重,说话很有分量。
    官渡之战前夕,孔融曾经大放厥词,说曹操不是袁绍对手,劝曹操趁早投降。
    当时就是荀彧站出来发表了一番慷慨陈词,把孔融的嚣张气焰打压了下去,为曹操挽回了颜面,也为将士重拾了信心。
    所以如果能获得荀彧的支持,则退兵一事便会更加理直气壮。
    郭嘉一向足智多谋,若是他也认为此时应该退兵的话,则说明曹操的想法完全正确。
    此前去徐州攻打刘备,曹操曾担心孙策是否会趁机偷袭。
    荀彧和郭嘉都不谋而合地劝曹操大可放心,后来孙策不但毫无动静,还莫名其妙地突然遇刺身亡了。
    这件事让曹操对荀彧和郭嘉刮目相看,觉得他们都是能掐会算、料事如神的传奇人物。
    所以官渡战场退兵的打算,曹操便只想跟荀彧和郭嘉商量一下。
    书信写好了之后,曹操又命人连夜快马加鞭地送到了许昌。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蒙蒙亮了。
    曹操双眼布满了血丝,打了个哈欠,缓缓躺了下来,却依然睡意全无。
    荀彧和郭嘉都是从袁绍那跑到自己这边来的,这也说明他们并不看好袁绍。
    可现在仗打成了这个样子,即便是退回许昌严防死守的话,也顶多是跟袁绍打了个平手。
    就算袁绍最后因为弹尽粮绝而被迫退兵了,日后也必定会卷土重来的。
    事实证明,袁绍还是很厉害的人物,不愧是天下间实力最为强劲的诸侯。
    之前荀彧把袁绍和他手下的人说得一无是处,郭嘉又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论,难道那些都是弥天大谎吗?
    难道他们只不过是在曲意逢迎吗?
    可自己与荀彧、郭嘉接触了这么多年,平心而论,他们并不是这种人呐!
    他们一向都是见端知末、见微知着,观滴水而知沧海、窥一斑而知全豹啊!
    为何二人这次的判断,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差别会如此之大呢?
    莫非是哪里出了问题?
    曹操百思不得其解,想着想着,又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