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城中,这段时间也是人心惶惶。
大家都对官渡的战事议论纷纷,鲜有人看好曹操,都觉得袁绍大军压境拿下许昌已经为时不远了。
那么到时候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负隅顽抗、据城死守,等着袁绍的数万兵马前来攻城。
一种是开城献降、免遭涂炭,到时候袁绍会以和平的方式拿下许昌。
除了那些武将和曹操的心腹,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后者的发生。
所以很多人都暗中与袁绍有书信往来,想在袁绍拿下许昌之前,与袁绍搭上关系,给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
夏侯惇带着为数不多的一些老兵兢兢业业地守卫着城防,甚至连睡觉时都要睁开一只眼睛。
文臣方面,荀彧依然是作为中流砥柱来主持大局。
郭嘉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静静地关注着前方的战事。
关羽的突然离去,更加让许昌的局势雪上加霜。
感触最大、印象最深的人,当然是荀彧。
此前曹操调兵遣将,几乎把所有主力部队和猛将都调到了官渡,也使得许昌城一下子变得十分空虚。
荀彧怕关羽图谋不轨,所以故意去找他,跟他说了一些旁敲侧击的话。
虽然荀彧口口声声说,是朝中一些老臣在蠢蠢欲动,但关羽毕竟是做贼心虚。
最后关羽还是觉得荀彧是在指桑骂槐,他生怕荀彧回头汇报给曹操,于是便带着貂蝉逃离了许昌。
其实荀彧虽然是嗅出了一些味道,但他根本就没打算把关羽的心思告诉曹操。
毕竟关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反叛行动,荀彧手里也没有任何的证据,只是凭着他的直觉。
再者说,一旦告诉了曹操的话,必然会使曹操与关羽之间产生罅隙。
眼下大敌当前,如果内部再不能团结一致的话,只能是白白便宜了袁绍。
荀彧向来深明大义,绝不会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但关羽却觉得自己的心思被荀彧识破了,后面的处境将会变得十分危险。
荀彧与曹操共事多年,是曹操的心腹重臣。
等曹操回到了许昌,荀彧肯定会一五一十地向曹操汇报一番。
关羽怕自己有危险,更怕自己失去貂蝉。
毕竟两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一起。
幸福来之不易,又岂能坐以待毙?
关羽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逃离了许昌。
荀彧感到十分惆怅,因为关羽的突然背叛,跟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那一晚荀彧不跑到关羽那里,不跟他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关羽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就离开了。
可如果荀彧不那样做,就会更危险。
当时许昌空虚,关羽武艺高强,手下又有部曲,一旦他真的鬼迷心窍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荀彧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只好出此下策。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有些人注定了是不可能成为同道、同僚。
阴差阳错也好,机缘巧合也罢,总之就是没有缘分,冥冥中自有安排。
这日傍晚时分,荀彧还在百感交集、唏嘘不已,曹操的书信送了过来。
荀彧拆开火漆封缄,一看的确是曹操亲笔所写,便在烛光下仔仔细细阅读起来。
看完了一遍之后,他又看了一遍,拿着信笺的手臂垂放在腿上,仰头思忖起立。
原来大家议论的没错,官渡战场上确实不容乐观。
我军不但伤亡惨重,粮草辎重也眼看着就消耗殆尽了。
所以曹操想退兵,回到许昌严防死守。
虽然曹操在信中表面上是征求自己的意见,但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是十分渴望撤兵的。
之所以写信过来,曹操只是想得到自己的支持。
如果此时曹操退回许昌据城死守的话,袁绍一时半会儿倒是攻不下许昌,但这场仗就会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经年累月的战争。
袁绍攻不下许昌,退兵之后必然会厉兵秣马,再接二连三地过来讨伐,许昌城也会永无宁日。
不攻下城池,袁绍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就算曹操一直能守住许昌,也始终处在被动,城中所有人更是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且自己是背叛过袁绍的人,一旦他攻下了许昌,以他的性格,一定会睚眦必报,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若是让曹操继续在官渡与袁绍对抗的话,起码会耗费掉袁绍一定的兵马和粮草。
即便最后曹操在官渡战场彻底败了,袁绍再带兵攻打许昌的话,也已变成了强弩之末。
自己带着城中的军民据城死守,也完全没有问题。
曹操此时退兵的话,对自己和城中所有人都没有好处。
而曹操继续坚守阵地的话,对自己和城中所有人都大有裨益。
想到这里,荀彧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劝曹操继续坚持下去。
拿着信笺,荀彧无意之中又看到信的后面写道:“请文若和奉孝一起商议此事,速速回信。”
也就是说,这封信并不是曹操给自己写的,而是给自己和郭嘉写的。
那么郭嘉又会是什么态度呢?
他会不会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呢?
郭嘉年轻气盛,一直深受曹操的偏爱,也对曹操忠心耿耿。
曹操既然想要退兵,郭嘉也很可能会随声附和。
稳妥起见,只能不让郭嘉参与这件事,自己给曹操回一封书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
日后若是曹操与郭嘉提起这件事,就说当时没找到郭嘉,曹操也不会说什么。
而且如果曹操能活下来的话,就说明他躲过了这场浩劫。
就算没能战胜袁绍,起码当时也是让袁绍退兵了,那么自己对曹操的鼓励,便会成为天大的功劳。
想到这里,荀彧更坚定了信念,来到桌案前笔走龙蛇、文不加点,洋洋洒洒地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劝他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最后。
信笺写好之后,荀彧又命人星夜快马加鞭地送去了官渡。
说来也巧,信使前脚刚走,郭嘉后脚便来到了荀彧的府上。
荀彧一看郭嘉来了,不禁满腹狐疑起来。
难道他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还是曹操同样的书信写了两份,给自己送来了一份,也给郭嘉送去了一份?
郭嘉怎么会突然不请自来,又正好赶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呢?
“奉孝,你来得正好,老夫正有事跟你探讨呢!”荀彧不露声色地说道。
郭嘉与荀彧是老相识,也不客气,随便坐了下来,笑着道:“令君大人与在下可真是心有灵犀啊,哈哈哈!”
荀彧微笑着点点头,在心中琢磨着说辞。
郭嘉又道:“主公在前方战场上交战不利,与其负隅顽抗,不如劝他早日回到许昌!”
郭嘉毕竟是年轻,一见了荀彧便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荀彧眉头微蹙,辩驳道:“官渡那边战事焦灼,一时之间胜负难料。不过相信假以时日,袁绍一定会无功而返的!”
郭嘉一听这话,感到十分出乎意料。
不是说主公已经兵疲将殆、弹尽粮绝了吗,荀彧怎么会是这个观点呢?
难道派出去的探子带回来的消息有误,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原来是这样啊!本打算劝主公退兵的,如此看来,倒是在下唐突了!”郭嘉有些难为情地说道。
荀彧暗暗打量着郭嘉的神色,几乎可以确定,曹操的那封书信,郭嘉并没有看过。
否则的话,曹操在信上提到的诸多难处,郭嘉早就说出来了。
荀彧又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此时主公与袁绍正是斗智斗勇的时候,就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所以我们作为后方支援,理应多多鼓励主公才对啊!”
郭嘉点点头道:“令君大人说的没错,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怪此前派出去的斥候打探消息不利,才让在下险些误了主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