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彩蛋·元语录1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元朝,至元年间。
    看到了大元的终结,忽必烈脸上反而没有什么太多的表情。
    实在是前面的愤怒也好、失望也罢,已经积累地太多了,且又早已知晓了大元灭亡的结局,因此,当直面这一刻的时候,他反倒还没有先前看到大元朝堂上皇帝们走马上任来的激动。
    再者,朝廷也没有被俘虏,而是北上逃亡了,纵使日后变成了北元,那也还是存在着嘛。况且回到草原,虽然确实是大元倾覆失败了,可草原也算是根基所在。
    倒是有一点他可以确定了:即使这个妥懽帖睦尔成功长期在位,那也不是什么他有多么高超的手段和眼光谋略,而是因为其他的真金一脉大约都已经完蛋了!
    ——最起码,不能对妥懽帖睦尔寄予太高的期望,指望他能真正做出什么来挽救大元。
    大元已经腐朽到了一种地步,而这样的腐朽情况……忽必烈承认,其中是有一部分在于后世的皇帝们可能不关注吏治情况,本身也喜好奢靡、乃至有些人可能还挥霍无度。
    这点确实是事实,况且在铁穆耳之后,这些皇帝中不少都是没有经历过正统的皇帝教育的。而他们自己日常在封地上的行为和思维,也是能够想象的。
    但是,这样的吏治情况,更是皇帝频繁更换的结果!这完全又是一个频繁更替的后果。
    上面的最高领导频繁更换,对于官员们的控制能力自然是一再下滑,这样一来,不说中央官员,地方官员们还能指望他们什么?指望他们本着自己的良心治理地方吗?
    同时,地方的宗王贵族们,他们可未必是这样的频繁更替,皇帝对他们的约束减小,甚至有时候还要依靠他们上位,又能指望他们什么?
    再说皇帝,即使有皇帝有心搞什么励精图治,但是在大部分皇帝都不是正统教育后登基的情况下,摸清楚朝政、地方、宗王等等,也得一段时间,接着把权力握到自己手中还需要一段时间,把这个权力强化至能够改革更是需要一段时间……
    可实际上,就算是偶有雄心之辈,基本上没等到这个时候就已经驾崩了。
    忽必烈认识到了一个惨痛的事情:如果不解决掉大元这种走马灯一样的皇帝更换频率,其他的事情就都可以说是没什么展开的余地。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则是要让皇帝们不那么短命……
    此外,妥懽帖睦尔的经历,还让忽必烈更加意识到了天灾的问题。
    天灾,一直以来就都是每一个正常的王朝无法忽视的严重挑战——至于非正常王朝,人家不在乎,爱来多少来多少,只要不影响达官贵人的享受,一切都好说。
    大元,自然是一个正常王朝,虽然统治者是蒙古人而非以往的汉人,也虽然大元存在很多不同于汉人的风俗习惯……但是对于天灾的治理,朝廷还是能够以正常思路来对待的。毕竟,天灾又不是在他们入主中原后才出现,草原上也同样有天灾啊。
    只不过,现在看来,大元面对的天灾情况好像不太妙。
    宋朝,开宝年间。
    再次被隔空踩了一脚的赵匡胤等人已经提不起什么劲儿了。
    呵呵,徽钦二帝,又是徽钦二帝!这两个无与伦比的蠢物!蠢之又蠢,蠢不可及!自从大宋出现了这两个“人物”之后,大宋在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中,就有了一个巨大的、超乎所有朝代的污点。
    随便一个人,都能把这两个家伙拉出来举例子!——纵使是这个人身处亡国境遇之中,纵使此人同样是个亡国之君!
    而每次一提起来这两个玩意儿,大宋就必然会一并被拉上,根本逃不掉。像是妥懽帖睦尔这句“今日岂可复作徽、钦”,虽然没有提到大宋,但听到这句话的人,有哪一个不会想起来大宋?
    赵匡胤已经有些麻木了,他创立大宋,可完全没有一点是想要日后大宋有这么一个名声,进而又牵连到自己这个太祖啊!
    至于说元朝的灭亡,赵匡胤是开心的,虽然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但真的看见了还是会非常高兴。可是现在,这种高兴尽管还存在着,但也已经被又因为徽钦二帝被拉出来当例子的崩溃冲淡了不少。
    不过,元朝末年朝中的情况,也到底是给了赵匡胤一个提醒。天灾,黄河,朝中贪腐,地主……即使不讨论地方叛乱的问题,这些情况加起来也足以让一个朝代垮掉。
    黄河一旦决堤,造成的后果无法想象,毕竟朝廷不仅要损失赋税收入,还要额外拨款下去治河,这个花费可谓是天文数目。而朝中的贪腐,又让这些治河的钱款最终并没有多少能够落在实处;再加上地方大地主的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再加上百姓们聚众叛乱或者受到什么谣言蛊惑,对天下的冲击可想而知。
    如果大宋也在未来的某一日,面对这样严酷且频繁又规模广大的天灾,又该如何应对?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为妥懽帖睦尔的操作惊叹不已。
    这是什么样的人才啊!
    前面,扳倒权臣,得以亲政,这些看起来还算可以,最起码在这概括性的叙述下看不出来妥懽帖睦尔能够做出来后面这些事情,但是他在后面确实是做出来了。
    大展宏图了没两年,发现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糟糕不知道多少,要面对的困难也完全不是设想中的水准,因此停止了改革的打算,转向了保守,甚至扭头就开始享乐……这些都还算是正常情况。
    虽然耶律德光觉得妥懽帖睦尔不太有足够的才能去当一个皇帝,但是他毕竟不是大辽的皇帝,而他这样的表现,也符合一个常人面对远超自己想象的困难时的行为,不就是退缩了嘛!
    可若说这还是在正常的逻辑下的话,后面先是派遣脱脱带兵百万——还不是全部的蒙古兵,而是蒙古、汉军、西域、吐蕃、高丽的多来源混合兵马;而这个“百万”即使多半有水分,但也必然人数不少。
    ——在脱脱带兵百万驻扎在外面且要准备镇压起义的时候,却突然因为心中的猜忌而要临阵换将,直接去除脱脱的兵权……不是没有什么临阵换将的例子,但那些例子,大部分是什么结果?
    除非原本的这个将是众人所不愿,而新来的将才是众望所归之人,那或许才能有个好结果。
    更不用说,这“百万大军”还是多兵源混合而成,这样的军队,一旦丧失了足够威望的将帅,最后变成“一时四散”,还散到了本要镇压的红巾军中也是个理所当然的结果了。
    想来,脱脱被罢免、百万大军四散这件事情,也同样给了那些反元军队一个极大的机会吧,甚至能够称得上一个关键转折点也说不定。
    后面元朝宫廷的政变混乱,那是更不用说。
    耶律德光有些好奇:“妥懽帖睦尔是元惠宗……惠宗这个庙号,是谁给他定的?”
    【视频互动彩蛋:大元日常 到此结束。】
    【接下来请收看语录彩蛋。】
    【彩蛋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明·宋濂 等)】
    【元朝的大统一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无法低估的。自从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中国大地上战乱频仍,分裂割据达五百余年之久……正是由于元朝的统一,长达五百余年的割据对抗、无休止的战乱才得以终止。(共和·邱树森)】
    元朝,至元年间。
    即使是最终看到了大元的灭亡,看到了大元在他之后就陷入了的混乱情况,看到了他后来的子孙之中确实没有几个有什么出色的政治才华与眼光魄力……
    但是看到语录彩蛋中赞美大元的话语,忽必烈还是能够感受到喜悦与骄傲的。
    毕竟,后世的大元与他的子孙是一回事,但是现如今,眼下的这个大元,这个尚且还在繁盛时期、在他掌控之下的大元,是由他忽必烈所建立的!也是由他忽必烈所执掌的!
    不论后来的大元变成了什么情况,至少他的功绩,是足以流传青史,足以为人称道的。
    不过……子孙后辈的寿命是个重要问题,这毋庸置疑,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他自己想一想就能解决的,还需要看看医者、术士等人的看法,再找一个或者几个对策。
    但是,子孙的教养培育问题,却是他自己就可以重新想一想大概方案的。后来的大元走到那种地步,除去大元到底是出自蒙古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外,再除去皇帝们莫名其妙的短命问题外,和后世皇室子孙的教育问题也当有所关联。
    就像是硕德八剌,他不像是其他皇帝,反倒是正儿八经的皇太子登基,且是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儿子而非什么兄弟为太子——也就是说,他应当在皇太子时期受到过相关教育。
    从后来的他的做法中也不难看出,他确实是继承了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政治理念,但是……在政治手段和策略方面,却着实有些不足。
    唐朝,贞观年间。
    虽然大唐的疆域也颇为辽阔,但是李世民看着神迹上元朝的疆域图,同样是心动不已。
    别的不说,元朝北面的那一大片领土,就是大唐没有的啊——虽然北面一向苦寒,但是如果单纯看疆域范围的话,到底无法不让人心动。还有南边的在大唐属于吐蕃的领土,同样也算在元朝的疆域之中。
    虽然西边有一部分此时应当是属于大唐的地方,在元朝划归了察合台汗国,但是与多出来的疆域相比,那一块地方确实不算多。
    于是,他也感叹道:“元朝,虽然内政治理让人诟病,但是疆域方面确实不错。”
    但是接下来,他就看到了彩蛋一的第二句话……安史之乱!李隆基!
    李世民的脸色顿时由晴转阴。
    贞观重臣们也从先前的态度转为了愤懑,还有点抑郁。宋朝有了那两个皇帝之后,几乎是每一个在宋朝之后的王朝中,都能被拉出来当一回例子;可他们大唐也同样如此啊!
    唐玄宗,安史之乱,大唐之后的王朝中,也每每就会把他拖出来当做鲜活的例子……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的神色再度阴沉,倒不是说因为元朝灭掉了大宋,而是因为第二句话——安史之乱后五百余年,中国大地上战乱频仍,分裂割据达五百余年之久……五百余年?
    他大宋难道还算是分裂割据吗?
    【彩蛋二:在各个蒙古汗国内外,从欧亚大陆一端的冰岛和英国,到另一端的日本,各国都苦于饥荒、瘟疫、农业减产、人口下降以及社会动乱……中国则无一幸免。自海山在位时期开始,到明朝建文帝结束,至少有三十六个冬天异常严寒,比有记载的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在黄河流域地区,水灾与旱灾在这一段时间中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发生得都要频繁。这一时间段的中期,还发生了极为严重的瘟疫。(德·傅海波 英·崔瑞德 等)】
    【事实上,妥懽帖睦尔朝的历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临这样反反复复的大规模的灾难时,还有哪一个朝代能比元朝做得更好?如此反复的自然灾害长期积累的后果,很有可能使任何一个政府都束手无策。(德·傅海波 英·崔瑞德 等)】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张养浩)】
    明朝,洪武年间。
    这段内容原本是没有太多影响的,毕竟纵使知道元朝末年天灾众多,源源不断,但是在场许多人都是亲历者,也觉得此事无需多言。
    但是,前提是,这段天灾频繁的时间,没有从元朝延伸至大明。
    ————
    ————
    这个海山到建文帝,就是14世纪。
    另,元朝的其他不谈,但是领土是真的很难不让人心动,真的(不谈论现实政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