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第32讲中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段是把风大归入如来藏妙真如性。
    风性无体:我们只看到树在动,旗子在动,云在动,但你能不能看到风啊?不能。动静不常:就是从「动静不一着我们眼前当下、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叫我们开智慧。我们天天在这种生活中,却不知道这些东西他是谁,我是谁。所以众生可怜不可怜?这是我们最要迫切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而且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需要花你多长时间;而一旦解决,我们生生世世、无量的生生世世都高枕无忧。下面就看看这个风是怎么来的。
    僧伽梨:出家人披的九衣就是僧伽梨。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衣服一动是不是有风啊?所以文章就从这里做起,风从何来。
    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这三个角度,不是从你那个袈裟而来,那就是从虚空而来。两者都不是,那就是那个人脸上自己生出来的风。无非是这三者里做文章。
    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如果这个风是从袈裟而有,那佛讲了,汝乃披风。如果你这个袈裟就是风的话,袈裟是不是就飞掉了?「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我当下正在说法时候,袈裟垂在这里,没有动。你看这个风藏在哪里?那风也可以动啊,我现在是静风,那静风藏在哪里?给我找一找。「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衣服有没有藏风的地方?没有。这段经文是破风从衣服而有。
    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如果风由虚空而有的话,那么阿难的衣没有动的时候怎么就没有风啊?怎么衣服动了才有风呢?这是破第一个,风不是空生;第二呢,如果是虚空生风的话,空性是常住永恒的,风也应该是常生的。那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处在大风之中啊?可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大风不止啊。「若无风时,虚空当灭」,那没有风的时候,虚空还能不能存在了?这是一种逻辑推理。风由空生,有空必有风;空常在,必须常有风。反过来讲,因为有空必有风,所以无风时空必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风停止的时候可以看到,空灭了是什么样子?「若有生灭,不名虚空」,「虚空」就是没有生灭,有生灭就不叫空了。没有红黄黑白,没有大小多少,没有固体、液体、气体,没有生没有灭,没有老,什么都没有,这是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既然叫虚空,怎么可以谈有风出?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如果是那个人脸上生出来的,按照道理是不是应该吹到阿难脸上来,把阿难的衣服吹动?
    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再把这三个问题重新提起。在这个范围之内你好好想想,风从何而来?所以找不到出处呐,可是风相宛然现前。
    风空性隔,非和非合:「风」是流动,「空」是寂然,这两种相是不是互不干扰啊?「性隔」,它是两回事。这里应该讲,「衣空非和非合」,你不能讲风是虚空和衣服和合而生。不应风性,无从自有:这个是破非因缘。它不是空、衣、彼人之面以及和合所产生;但是离开了空、离开了衣、离开了彼人之面,这个风能不能现出来?也不能。所以非和合非不和合。这就是逼着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那个如来藏妙真如性。
    汝宛不知:这里带有感慨、感叹之义。你还是个王子啊,都不懂这个来龙去脉。道理明明摆在这里,你就不能再去想一想风从哪里来的?不就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