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从这里往下是解释业果相续的问题。众生相续其中是不是涉及到业果啊?所以是再进一步地加深解释这个世界相续和众生相续的问题。看上去是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把它说细而已。
想爱同结:「想爱」指欲爱,我们前面不是讲「同业相缠」吗?同业怎么就缠起来了?就是因为有男女之欲。「结」就指束缚。男女这种欲望束缚着我们不能得到自在解脱,我们的心被男女欲望所转。
爱不能离:男女欲望就如火如焚啊、如胶似漆啊。有些人什么都能放下,就是男女生活不能放下。讲老实话,在第二层天,一个天子可以找八万个老婆啊,几十年的苦咬咬牙就过去了;而且,第七层天以上的人没有男女生活,这个禅悦之乐胜过欲界男女生活一万倍,你就不知道禅定多快乐;到无色界人的快乐又是有色界人的快乐的一万倍;那更不用说阿罗汉、辟支佛的快乐;最不快乐的就是佛和菩萨,为什么?他还愿身再来教化众生。但是真正懂得这种快乐的人,佛菩萨的痛苦和烦恼比四空天、四禅天,比所有人的快乐都快乐,这是凡夫所不能理解的。
为什么过去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临走的时候还喊着共产党万岁?他豪情满怀,视死如归,他愿意以苦为乐啊!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你叫他一天到晚住在故宫里,给他山珍海味吃,他干不干呐?还不如跟平民百姓在一起,吃小米粥,啃生红薯,人各有志。
各人因缘果报,全在于怎样用心。凡是为了自己一点点快乐而去损害众生的利益,都是鼠目寸光。几十年而已,转眼就遭恶报。那种享受非常低级,连鬼神都看不起。举头三尺就有神明,诸佛菩萨时时刻刻知道不知道我们呐?天人鬼神大众知道不知道我们呐?众目睽睽,你以为耍什么小滑稽能瞒得过菩萨、护法神明?修行人首先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有道没有道自己要知道,不是靠自己嘴里标榜。这涉及到男女生活,是欲界众生最敏感的问题,要当心。欲界众生最可怕的也是这个东西。
在《楞严经》里讲,不管邪淫正淫,都是要受果报。为什么佛强调要出家修行啊?他毕竟在很大程度上断绝这个问题。即使在家居士,一般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最好断掉,年轻人也要稍微克制,最好不要染。因为我讲到这一点没有办法回避,大家要原谅。祖师大德都是这样教训,所以真修行人拍桌子打板凳,哪怕是门口草高一丈,我也仗义执言。为什么草高一丈呢?你讲的这个事情,连夫妻生活都不能过了,谁来学佛?谁来供养你啊?门口是不是要长草啊?但是,在家菩萨戒,守住不邪淫就可以了,这点自己把握。而如来藏心戒,要求会高一些。
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继续解释这个众生相续,就是因为这种情执。是等则以欲贪为本:在无量烦恼中贪、嗔、痴三毒为最,在三毒中是贪毒为最,在贪毒中又是欲贪为最。所谓万恶淫为首,祖师大德把它叫做什么?坏定大魁,是破坏我们定力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在家居士,要读《法华经》《楞严经》,这是救命法宝。你看《楞严经》讲到现在,都是在讲真实理。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一贪爱是不是就生出有情这个命呐?有了命是不是要保养,要保养是不是就要滋润啊?那么在这个物质文明没有极大限度满足众生的时候,互相就要争斗;而且贪心一发,只会越来越贪,没有止境。今年有了一万,明年要争取一百万,有了一百万,下次搞一个亿,欲望始终是膨胀的,他不知道这种贪心就是一种情执。贪心的人总是考虑应付什么七朋八友,总在算计着自己的员工,算计着亲朋好友……还怕黑社会来绑票,儿子不能轻易出去……他的心是不是一天到晚沉甸甸的?他快乐不快乐啊?不快乐。他还不如那个要饭的乞丐自在。
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众生之间互相争夺啊,弱肉强食,最强的就是人。人可以算计一切的畜生,乃至算计到天人鬼神。跟天人鬼神怎么算计啊?烧一点纸搞贿赂,掏钱求保佑。
我在江阴的时候,那里有些居士做法会,还收钱,而且讲什么呢?说一些人被鬼神附体了,他们老师带着他们就能把那个附体的鬼神赶走。我问怎么赶走的——每天杀七只鸡供那个大仙,请大仙把这个小仙带走,把病看好了。我说你罪过无量!为什么?我们相信小仙给赶走了,可是你杀的那七只鸡要找你算账啊!有些附体连释迦牟尼都没有办法,佛都不度无缘之人,强求不得。
「随力强弱」,也就是弱肉强食,谁能白白吃?谁能白白被你吃?十方三世没有一个人会占便宜,没有一个人会吃亏。你今生今世钱财再多,你并没有占便宜,那是你前世修来的。可是你自己以为今生今世通过自己的种种的算计占了便宜,沾沾自喜——你这种心来世要受报。即使你今生今世老老实实,也少不了你的钱财。就是强盗抢的东西,告诉大家,他前世没有修,今生抢也抢不到。至于通过抢这种方式,来世要受报应。所以我们今生今世在这听经,是不是在修生生世世的福报啊?我们今生的福报就是前世修来的,能发财的人他是通过布施;能在这里听经闻法的人,前世也听过经或者供养过经卷,供养过讲经的法师。因缘果报,丝毫不差。
「递相吞食」,从横向来看,互相吞食。蛇在暖和一点出来,要吃老鼠,蛇到冬天冬眠又被老鼠吃;那人与人之间互相谋财害命,乃至挑动世界大战,是不是「递相吞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从纵向上看,前世你杀我,今生我要杀你,互相之间转相为报。所以这里讲「递相吞食」是不是因果报应?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特别是诽谤正法的人,佛在《妙法莲华经》第三品讲得很清楚。你的果已经形成了,要想改变这种报应,只有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天大的罪过一笔勾销。
是等则以杀贪为本:这些人就是因为起了杀心。那些杀鸡、杀鱼、杀鸭的人,眼睛都不眨,因为他的心已经完全麻木,他认为这些东西该杀。这些人可怜呐!好不容易得一个人身,你一定要抓紧今生的缘分了生脱死。否则人身一失,万劫难复。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这是从纵向上看。如是乃至十生之类:十二类众生除了无想和无色两类。「无想」是泥巴瓦块,「无色」是一个灵体,它没有肉吃。
死死生生,互来相啖:今世你吃我,下世我吃你。所以有没有谁沾光?有没有谁吃亏啊?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只要没有遇到正法,他这种冤仇相报永远不会了结。除了诸佛菩萨出世,除了正法住世,才能化解生生世世的恩怨。
是等则以盗贪为本:相杀相吞怎么变成盗呢?杀本身就有盗。在佛法里,不予取为盗。你想杀只鸡,鸡答应你没有?没有答应你,你就是偷盗,就是偷盗加杀盗。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这是男女情执。修行人就要破除情执。如果是我们过去世中有种种的因缘,应该互相鼓励,共同成就道业。
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杀、盗、淫是三个根本,三个根本是对三个相续中的业果相续而言。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
如是三种颠倒相续:是指众生相续、世界相续、业果相续。
皆是觉明:皆是因为我们本觉那种生相无明。我们在前面讲了三细六粗这九相无明,是不是把这三种颠倒包含在内?如果讲生相无明,实际上是十种无明。生相无明居于真心与九相无明之间,在九相无明之先,一切的一切都是由这个生相无明在操作。明了知性:我们可以把它说为九相无明——由三细(业相、转相、现相)到六粗(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所以从头到尾都是我们的无明妄想在颠倒造业。
因了发相:是指因缘和合。这种缘具足了,圆满了。「发相」,就是成就种种的相。从妄见生:前面佛讲,见不能生色,不能生声,所以这个「生」可以改成「从妄见有」,或者「从妄见现」就可以。
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诸有为相:「有为相」,就是生住异灭种种之现相。这里重点说的就是无明之相,重点说的后面的六粗我们能够明显感到,细说要包括前面的三细。三细里面就已经有了在胜义上的山河大地,就跟种子的胚胎一样,已经有了胚胎,它也是一种迁流之相。
次第迁流:「次第」,既有横向,也有纵向。「迁流」,就是生住异灭种种变化。六道轮回就是纵向的轮回。「次第迁流」,就是我们在今生今世的种种社会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中,我们种种的经历变化。那就十法界来讲,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因此虚妄:「虚妄」,就是因为这三种颠倒相续,十法界万法万相查无来处,却宛然现前。终而复始:这是在没有遇到正法之前,我们消极地随着自己所造之业而受无尽轮转。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这段经文很好玩。既然山河大地、天人鬼畜就是由我们真心本觉妄现,那么你佛已经证得了真心本觉,你什么时候再来轮回为天人鬼畜、山河大地啊?也就是成了佛以后还会不会再轮转了?
若此妙觉,本妙觉明:就是如同你佛所解释的,这个「本妙觉明」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觉」是我们的本体,「明」是本体的智慧妙用,「妙」是即体即用,即用即体。真心本来面目随着智慧的妙用而显现为十法界万法,而显现为十法界万法之时,当下我们这个真心本来面目有没有一丝一毫的减损呢?(没有)。所以,真心本来面目显现为十法界众生,十法界生了没有?真心妙明灭了没有?十法界众生再回归到本觉妙明的时候,十法界众生灭了没有?本觉妙明生了没有?(没有)。这叫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与如来心:这个「如来心」就是讲释迦牟尼佛已经回到大光明藏中。不增不减:以做梦为比喻。梦中的境界那么多对梦人来讲,有没有增加一丝一毫?梦醒了以后,对梦境来讲有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富楼那这个时候还在执着回到真空本性,还停留在通教、别教的那个不增不减上。以圆教来看,这是没话找话讲。
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这是变现出十法界万法并生住异灭。如来今得妙空明觉:你释迦如来现在通过修证,已经能够回到大光明藏中。你现在来讲经说法的这个肉身是有余依涅盘。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既然真空本性可以现出十法界万相,那你现在要回归真心本性,什么时候再又变出山河大地来啊?再又现出我们肉团身?肉团身是不是山河大地之相啊?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
佛在《楞严经》的一个特点,大家要注意到:处处打比方,处处不离当下,处处不离我们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情。这实际上是讲一个人转向以后的情况。比如我到了这里,我一直以为这个大门是朝南,其实这个门是朝西。那么这个迷向的人,他为什么会迷向?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个迷生出来的?还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个悟而生出来的?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富楼那回答也是对的。这个世界上从十法界法理来讲,有没有专门有个迷在那儿制造迷啊?悟都不能生悟,悟怎么能生迷呢?迷不生迷,悟不生悟。迷不生悟,悟也不生迷。这里是比喻什么东西呢?这个迷,注意,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念,一个念是不是可以现迷现悟啊?
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所以这个富楼那讲,「迷本无根」,从世间法里来讲,没有个迷根;从出世间法里来讲,迷有没有根啊?它自己既是根,又是木,又是叶,对不对?如果它有根的话,也是我们的本性。迷之前哪还有个迷啊?没有啊。那么迷没有根,没有能生之迷,也没有所生之迷。这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把我们的心引导到当下,无始以来的无始就是当下一念,无穷未来的未来的未来的未来还是当下一念,无量的太虚空的太虚空的太虚空就是当下一念,十方三世就是当下一念,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那迷无根,悟有没有根呐?因为迷当下就是悟,悟当下就是迷。这就是当下一个念在变化,它只存在遇缘显现。所以我们本来是不是凡夫?本来是不是佛啊?遇凡夫缘显现为凡夫,遇佛缘显现为佛。佛当下就是凡夫,凡夫当下就是佛。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讲这句话,这句话是不是讲得很别扭?佛也只能讲到这个程度,要学会悟啊。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迷人遇到悟人,当下开悟。富楼那回答是对的。比如说我在这里,本来认为门朝南,人家讲门朝西,那我再对着太阳一看,果然就是。太阳在这里下落,那不是西啊?这点就相信了。虽然习气认为它朝南,但是我会不会再犯错误了?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带业往生。虽然我们还有烦恼习气,但是我们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不会落三恶道。这就是花开莲现。
所以《楞严经》妙不妙啊?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即悟即证。读了这段经文,对于听经闻法当下了生脱死是不是更加有信心了?就是这样。不仅是因为佛说,而且是因为佛讲的有道理。我们还懂得为什么就当下了生脱死了。
迷和悟都是一个东西,明和暗是不是一个东西?那么当暗遇到明以后,暗还在不在了?暗当下就变为明,它就是一个东西变来变去的。比如说我们迷变成悟了,再也不会变成迷;但其他人有的还在暗中,我们还可以现迷来教化众生。愿身再来的菩萨是不是示现迷啊?再带领一大部人弃暗投明,翻来覆去地变现,这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用种种办法帮我们开智慧。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十方如来亦复如是:这是以喻合法。迷和悟是喻体,十方如来成就的次第是本体。
此迷无本:这是指在世间万法里,你能不能把一个迷拿出来给我看一看?性毕竟空:迷之性是不是我们的真空啊?「毕竟空」可不是断灭空,它就是真空。
昔本无迷:这个「昔」是就前面那个迷人没有到这个聚落之前,他有没有这个迷啊?(没有)。似有迷觉:「似」,这里是解释为因缘显现。因为有这个聚落,到这来有这么个缘而现的迷觉。
觉迷迷灭:「觉迷」为什么「迷灭」啊?因为迷遇到了觉,它又现为觉。迷灭了没有啊?当下就是觉。觉不生迷:觉和迷本来是一个东西,谁生谁啊?迷不生觉,觉不生迷。不存在谁生谁,就是一个东西。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怎么绕都绕不住。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佛继续打比方来说明问题。这个「翳人」就比喻前面的迷人,「翳病」是表迷觉,「见空中华」呢,就比喻前面的迷南为北。「翳病」也好,迷觉也好,青光眼也好,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些东西都是本来有的,有没有哪个生哪个啊?没有。所以这个「翳病」遇到一定的因缘显现出来了,然后看到空中华,或者看到灯上的圆影,那是不是迷南为北了?一样的道理。
「翳病若除」,是不是前面遇到悟人啊?或者遇到个医生,然后讲,那是你自己看走了眼,他当下不再执着。「华于空灭」,是不是就灭了?原来是这样。即使还没有灭,在他心里灭了没有啊?这就是带业往生。仍然看到花,这是我自己的幻影,也就是知妄即真。
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愚人」就是执着很重、自以为是的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这个人眼睛有病才看到有花的,现在看的怎么没有了?然后回到老地方接着等,什么时候还再出来花了?你眼睛好好的人能不能看到「华更生」啊?看不到。实际上就是讲,成了佛以后哪还再能堕落为众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空元无华,妄见生灭:空中本来没有花,是因为眼睛有了病,才看到空花生或者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本来就没有花,是妄现的花,你说花灭了是不是还是讲虚妄呐?花本来就没有生,哪有灭?所以打这个比喻是不是效果非常好啊?
敕令更出,斯实狂痴:在这里是比喻一个人已经顽固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本来也没有生,本来也没有灭,还想让那个空中花再出现。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那这个「狂人」呢,讲愚蠢也好,讲有智慧也好,没有必要再提这个事了,就不值得讨论这个问题。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
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是不是富楼那一下给套住了?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怎么还问我成佛以后还会不会沦落众生相啊?众生相是不是山河大地相啊?我们这个肉团是不是山河大地?当然如果说沦落为这个有情的肉团已经是可悲,再沦落为山河大地是不是悲上加悲啊?
「诸佛如来妙觉明空」,这里的「妙觉」就是菩提、智德,「明空」就是涅盘、断德。我们今天明白如来藏的道理,在菩提位上我们证到了妙觉,证到了智德,我们的断德涅盘位到底是初住位还是等觉位,现在就已经确定,由菩提智德这种境界来决定。但是妙用,要在我们本期寿命——比如一百岁,这是定业——这个定业转了以后,当下现前。我们现在在某种意义上的证量功德可能连鬼都不如,可是我们咬咬牙,几天、几个月、几年,最多几十年,我们一步登天(示现无量色身三昧),这是登第一义天。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又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简直是妙极了,太妙了!金矿里面是不是有金呐?金矿里的金是本有还是炼出来的?它本来就有。你炼也好,不炼也好,它都是金啊。但是不炼的话,金能不能现前呐?好,那么金炼了以后,它有没有办法再变成原来那个金矿呐?不能啊。这比喻什么?真本有。那么真遇缘显现了妄,出妄了以后,真会不会再变妄啊?(不会)。明心见性的菩萨可以从真现妄,那是为了教化众生又当别论。
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这个比喻又是妙极了。木头烧成了灰,灰能不能再变成木头啊?灰不能复生为木。也就是说,我们的妄遇到真显为真以后,妄不会恢复为妄。那么,你会不会再怀疑我成佛以后再堕落为凡夫?再不会怀疑这个事。一念无明之前的那个灵体,我们把它方便说为原始佛的位置。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十法界,所以第一次迷惑了。那我们有了这个经验教训,现在成的是什么佛啊?究竟佛。原始佛可以沦落为众生,究竟佛能不能沦落啊?因为他经过了无量的时间、空间沧桑之变,充满了经验教训。
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这是以法合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