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崇祯皇帝的决定
作者:小香烟   明末:乱世崛起最新章节     
    广场上,孙承宗的声音扩散开来,声音虽然不大,却在那些出班弹劾王毅的官员心中,不断地回荡着,冷汗呼呼的冒了出来。
    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出班弹劾王毅的人,却是明白事情原委到底如何,可以说完全被孙承宗一语点破。
    这要是皇帝信了孙承宗的话,那他们这些人的只怕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
    韩爌后背也是瞬间被冷汗浸湿,但作为官场的老狐狸,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手持芴板,连忙跪下辩解,道:“陛下,臣等所奏,皆有理有据,绝非孙阁老所言那般!”
    崇祯皇帝目光看了一眼韩爌等人,没有说什么,视线在武官队列中扫视一圈。
    他没有发现王毅的身影,连忙问道:“王毅可曾来早朝?”
    卢象升手持芴板,恭敬的道:“陛下,王将军出关远袭,回来便病倒了,这几日都难以下地行走!”
    闻言,崇祯皇帝一惊,连忙追问,道:“王毅病了?是何病?可有请医者去看过?”
    孙承宗上前一步,回道:“回陛下,臣前几日已经派带医师去看过,医师说王毅最近积劳过甚、加之心有忧思,所以才病倒了!”
    崇祯皇帝皱眉,道:“这积劳过甚,朕能理解,可这心有忧思作何解?”
    孙承宗无奈的笑了笑,道:“陛下,王毅年纪尚轻,又第一次远离家乡率军作战,思念父母和家乡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王毅生病之类的话,自然是与王毅商议好的,目的就是不进城。
    闻言,崇祯皇帝一愣,这才想起王毅的年龄,比他还要小,却已经为国上战场杀敌了。
    王毅从延绥镇行军千里驰援京师,只用时二十几天,抵达京师之后,又立即投入作战。
    也就是说,护民军近三个月的时间内,根本没有好好的进行休整,一直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
    这要是换做其他军队,别说杀敌了,能保证不崩溃,就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如此,说王毅积劳加忧思导致生病,也就说得过去了。
    王毅这么小的年龄,且第一次与后金接触,怎么可能会如诸官弹劾的那般?
    其实,他心中还有另一种想法,那就是王毅听到了什么风声,心里没有底,所以不敢来参加朝会,担心被突然捉拿。
    思及此处,崇祯皇帝做出了决定,看向韩爌等人的目光,变得阴冷起来,道:“尔等是否还要弹劾王毅?”
    他的目光,主要是落在了韩爌的身上,这个内阁首辅有点太不像话了。
    刚才所有对王毅的弹劾,都处于风闻的阶段,根本没有实证,韩爌竟然如此着急的下场,想将罪名给王毅坐实,要说其中没有什么猫腻,他是不信的。
    感觉到崇祯皇帝话语中的杀气,韩爌等人只感觉身体有些发凉,极个别人身体已经开始发颤起来。
    他们都很清楚,虽然崇祯皇帝才登基不久,但对不喜的官员,那可是丝毫不客气的。
    过了好一会儿,广场上都是处于安静,没有人敢在此刻站出来触这个霉头,稍有不慎,那就是掉脑袋的下场。
    周延儒和温体仁也没想到,事情竟然没有往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显然,王毅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比他们这些人想象的要高,不是他们抱团随便弹劾几句所能扳倒的。
    韩爌能够感受到皇帝的目光,时不时的在他身上扫过,这显然是皇帝对他已经有不满了。
    若是继续逆着皇帝的意思,那估计他这个首辅也该下台了,若顺着皇帝的意思,说不定还能让皇帝对他改观。
    想到这里,韩爌组织好言语,开口说道:“陛下,经过孙阁老的点破,臣也认为鞑虏是想用反间计害王将军,臣有罪!”
    周延儒、温体仁等人听到韩爌这话,立即在心中怒骂韩爌是老狐狸,但也明白此时不能再硬刚皇帝,便纷纷认错:“臣等有罪!”
    见众人都认错,崇祯皇帝的面色稍微好看了一点,没有继续发作,转移话题道:“可还有其他事情,快些奏来!”
    闻言,先前弹劾王毅的人,纷纷松了一口气,只要皇帝现在不追究,那以后就难以抓到这件事的把柄,因为他们回去就会将尾巴处理干净。
    孙承宗和卢象升也是放心了下来,弹劾王毅的事情,算是平息了。
    广场上略微沉寂,孙承宗手持芴板出班,道:“陛下,如今鞑虏虽退出关外,但地方上时常有百姓起义造反,各地勤王兵马,需及时返回驻地,以镇地方!”
    自天启七年白水农民王二起义,到现在的崇祯三年初,响应起义的人数越来越多,有名的义军首领就有高迎祥、王嘉胤、王自用等人。
    起义势力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声势愈发浩大。
    若没有发生后金军入关的事情,这些起义势力绝对不可能这般壮大。
    所以,各地前来京师勤王的兵马,当尽快的让其返回驻地,趁着起义军还没彻底坐大之时,尽快的镇压下去。
    听到孙承宗的提议,崇祯皇帝点点头,道:“孙阁老所言在理!”
    他想了想,目光看向韩爌,道:“韩爌,拟定此次进军勤王有功将士的封赏,需要多久能呈上来!”
    听到皇帝对他的称呼不再是“元辅”,韩爌心下凉了半截,他刚才认错的举动,并没有让皇帝对他改观,看来只能继续找补了。
    对于皇帝的问话,韩爌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回陛下,各地勤王兵马的封赏拟定,如今就差护民军了,臣回去就与同僚商议!”
    崇祯皇帝摆手,道:“既然只差护民军,那就在早朝确定下来,朕等着!”
    闻言,韩爌心下一怔,没想到皇帝如此之急,难道是担心他们对王毅的封赏动手?
    韩爌小心翼翼的看了皇帝一眼,以他察言观色的本事,立即明白了皇帝是要重赏王毅。
    他心下开始思量,此次后金军入关,与之交战的明军之中,首功当属护民军,且功劳远远超过其他明军。
    若按照功劳晋升来封赏王毅,就算是将王毅升迁为一省提督,也丝毫不为过。
    不过,提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朝廷暂时还空不出来这个位子,只能退而求其次,可以升王毅为总兵官。
    正好,延绥镇总兵吴自勉,已经被下狱问罪,总兵位置也空缺了出来,需要有人顶上。
    思虑再三,韩爌这才开口说道:“陛下,王将军在左安门、南海子两次大捷,杀敌数万,之后又解救百姓六七十万之众,功劳巨大……”
    说着,他目光抬眼看了一下皇帝的表情,见皇帝脸上有着期待之色后,便接着说道:“臣以为,可擢升王将军为延绥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