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明末大侠张名振1
作者:老张0612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最新章节     
    顺治十三年(1656 年)九月,气势汹汹的清军在再度攻下舟山之后,仿佛一群被仇恨冲昏头脑的野兽,急不可耐地开始四处搜寻起张名振的踪迹。

    他们像是发了疯一般,费尽力气终于找到了张名振的坟墓,那贪婪而残忍的双手毫不犹豫地刨开了坟土,撬开了棺盖,接着他们更是丧心病狂地将张名振的尸体拖出棺外,肆意地扬洒在空中,仿佛要让那曾经令他们畏惧的忠魂彻底消散。随后,燃起的熊熊烈火迅速将尸骨吞噬,那炽热的火焰似乎也在诉说着他们对这位大明王朝的忠臣义士兼最后大侠的刻骨仇恨,那仇恨如同深渊般黑暗而深沉,仿佛永远都无法消解。

    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永历九年,也就是公元 1655 年 12 月 25 日,从舟山方向缓缓驶来一艘破旧却依旧坚定的明朝军船。那艘船在海浪的拍打下显得有些摇晃,但船上的旗帜却依然顽强地飘扬着,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明朝的不屈。

    巡逻的清军船只如饿狼般迅速扑了上去,将这看似弱小的船拉往岸边。当清军士兵们登上这艘船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了五名明军逃兵,这五个人的名字分别是樊邦相、滕大、张二、梅四、倪大。他们原本都是普通的浙江百姓,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然而,命运的转折让他们被郑军掳走,从此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在异乡的日子里,他们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那份思念如同藤蔓般在心底蔓延生长。最终,无奈与痛苦让他们做出了逃离的决定,成为了逃兵……

    而通过对这五个人“细致入微”的审讯,清朝浙江当局犹如拨开层层迷雾,终于获得了一个极为关键且令人震惊的重要消息:那曾经如同一颗“顽固毒瘤”般让东南沿海清军整日焦头烂额的“海贼头子”张名振,竟然已然逝去。

    据这几位胆战心惊的逃兵所言,这位昔日在鲁监国政权中充当着武力支柱的人物,其死亡方式着实颇为窝囊。原本张名振前往郑成功处,诚恳地请求郑成功派兵帮助他镇守崇明县以及平洋沙这两处重要之地,以保一方安宁。

    谁曾想,郑的部下返回之时,竟告知众人攻打崇明土城未曾攻破,反而折损了大量兵马。郑成功听闻此消息后,顿时勃然大怒,大声斥责道:“你叫我发人守崇明,你却反去攻崇明,如此行事,竟是倒折了三四千兵,这般糊涂,定要拿张名振去杀!”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震得在场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张名振闻听此噩耗,心中悲愤交加,那股怒气直冲脑门,仿佛有一团熊熊烈火在胸腔内燃烧。他怎么也未曾想到,自己一片赤诚之心,竟换来如此下场。

    虽然以郑成功的人品,嘴上说要要派人来将张名振捉回厦门杀掉,实际上却没有一点动作,但这无疑给本已悲痛欲绝的张名振狠狠来了一击。

    张名振那原本就因愤怒而紧绷的神经瞬间崩溃,又急又气之下,病情如同被恶魔催长一般急剧加重,最终就这样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不甘,缓缓离开了人世。从此,那曾经在海上叱咤风云的“海贼头子”之名,渐渐被岁月掩埋,只留下一段段令人唏嘘的传说在世间流传……

    其实“死”在郑成功手里的南明将领数量着实不少呢,败军之将蔡飞因为战术失误,而落得战败的下场,最终惨遭郑成功的惩处;还有那些违抗郑成功命令的将领(比如吴豪),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然而,被郑成功气得而死,这种死法可真是别具一格呀,仿佛在那历史的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末的这位大侠张名振,他的原籍乃是山西,家族的渊源使得他与南京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其祖辈进入了南京锦衣卫籍,便定居在了应天府江宁县的青溪浮桥附近。这一片土地见证了他的成长与传奇。

    张名振自幼便对武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潜心研习,在骑射和击刺等技艺上造诣颇深,他的性情豪放不羁,热衷于行侠仗义之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满足于家乡的小天地,毅然踏上了浪迹天涯的征程,在京师这个繁华之地游历,曾经寓居于广宁门街北的报国寺。

    在那魏忠贤专权的动荡时代,整个太监界仿佛被一股奇特的风气所笼罩,骑射之风宛如汹涌浪潮般盛行开来。

    那些平日里在宫廷内院侍奉着皇帝与后妃的太监们,如今纷纷放下手中的繁琐事务,投身于这新兴的骑射潮流之中。时常能见到一个个身着太监服饰的身影,在京营那宽阔的校场上,兴致勃勃地布置起箭靶,而后便如同赌徒一般,设立起一个个充满诱惑的赌局。

    每当下场比试之人射出一箭,若未能命中目标,那便要乖乖地认罚,缴纳出一百枚铜钱。此等景象,引得京师众多喜好热闹、追求刺激的子弟们竞相前往,他们仿佛被那赌局中的金钱诱惑所吸引,纷纷加入到这场疯狂的赌赛之中。然而,大多数人最终却都是铩羽而归,囊中羞涩,只得黯然离去。

    而那报国寺的一众僧众,早已听闻了张名振那令人惊叹的善射之名。于是众人齐心协力,集资多达五千之数。这些和尚们心中怀着一份期待,希望能够借助张名振的威名,为报国寺赢得一份荣耀。他们不断地怂恿着张名振,让他前往京营的那个箭术赌局之地,去踢开那些嚣张跋扈的太监们所设立的赌局。

    张名振起初本不愿卷入这样的纷争之中,但奈何耐不住报国寺僧众的再三请求,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当他踏入那京营的校场之时,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众人纷纷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想要亲眼目睹这位传说中的善射者究竟有着怎样的神奇技艺。

    只见张名振手持弓箭,神态从容自若,仿佛世间万物皆已不在他的眼中。他微微眯起眼睛,瞄准那远处的箭靶,然后猛地松开弓弦,一支利箭如同离弦之箭般飞射而出,准确无误地命中了靶心。现场瞬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众人无不惊叹于他那出神入化的箭法。接下来的比试中,张名振更是势不可挡,每一次射箭都能精准命中目标,赢得无数的喝彩声与赌注。不多时,他便轻松地赢下了数千两白银。

    赢得丰厚银两之后,张名振并没有将这些钱财据为己有,而是将大部分白银慷慨大方地馈赠给报国寺的僧众们。

    随后,他将剩余的赢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了经商之道中。凭借着他那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商业头脑,他的生意迅速崛起,短短时间内便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一跃成为了京城内外闻名的富商。

    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张名振在生意场上偶然邂逅了一位来自宛平县的姓马的老庠生。这位老马翁第一眼看到张名振时,便被他那堂堂正正的仪表、威严凛然的身躯所吸引。再加上张名振谈吐之间展现出的不凡气质,以及那隐隐透露出来的封侯万里的豪迈气象,使得老马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爱之情。他暗自思忖,如此优秀的年轻人,将来必定前途无量,于是欣然决定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他。

    成亲之后,张名振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他不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的成功,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他挥金如土,用大量的钱财结交满朝野的权贵与豪杰。无论是朝中的大臣还是地方的豪强,都对他礼遇有加,纷纷愿意与他结交。

    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的人脉关系日益广泛,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终于,在天启六年(1626 年)这个重要的时刻,张名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弃商从戎。

    他深知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需要有热血之士挺身而出,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凭借着自己在军中的良好声誉和出色表现,很快便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被授予了京营火攻都司这一重要职务。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开启了属于他的辉煌军事生涯。

    崇祯五年(1632 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孔有德在山东登州与莱州之地悍然发动叛乱,其声势之大,犹如凶猛的野兽般肆虐开来。朝廷得知此消息后,立刻下令起兵前去讨伐,然而这一场战争却持续了数年之久,始终未能攻克城池,仿佛是一场无尽的噩梦,让朝廷上下都为之焦急不已。

    就在此时,张名振不过是一名偏陴之将,虽身居低位,但其心中却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血。他深知传统作战方式难以迅速取得成效,于是经过深思熟虑,献上了那堪称奇谋的穴地炸城之法。这一方法可谓是别出心裁,充满了创新与智慧。当这一计策付诸实践之时,果然如他所料,一举击中敌军要害,成功拿下城池,为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平叛凯旋之后,张名振或许是因为内心的喜悦与豪迈之情难以抑制,在一次酒后不慎失手,打死了一名太监。此事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他也因此遭到了贬谪,从辉煌的巅峰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但即便如此,他心中对国家的那份赤诚并未有丝毫减退。

    崇祯末年,张名振被任命为台州(今浙江临海)石浦游击,肩负起了整训水军、监造战船的重任。他深知水军的重要性,如同蛟龙般的水师乃是保卫国家海防的关键力量。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精心挑选士兵,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使得水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 年)五月,那是一个令整个华夏大地都陷入恐惧的时刻,清军如同恶魔般血屠扬州,鲜血染红了这座古老的城市,随后他们渡过长江,势如破竹,轻易地灭亡了南明弘光政权,让中原大地再次笼罩在了满清的统治之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张名振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率领部众归附了监国于绍兴的鲁王朱以海。他深知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对国家的最后坚守。鲁王朱以海对张名振的到来欣喜若狂,当即封他为富平将军,给予他极高的荣誉与地位。

    受封之日,张名振心中感慨万千,他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英雄岳飞,那个精忠报国的大英雄形象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决定效仿岳武穆,以此来激励自己,于是请人在背上刺上了“赤心报国”四个字,那四个大字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向世人昭示了他效死报国的决心。从此之后,他便带领着麾下的将士们,在抗清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顺治三年(1646 年)六月,清军如凶猛的野兽般,浩浩荡荡地渡过了那宽阔的钱塘江,仿佛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席卷着南方的大地。在这汹涌的攻势之下,除了张名振拼死坚守的石浦之外,其余的明军仿佛被狂风暴雨袭击的脆弱花朵,全线陷入了绝望的崩溃之中。绍兴这座曾经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城池,也如同被命运之手狠狠按下的棋子,无奈地失守了。鲁王朱以海,这位曾经闪耀着光芒的领袖,此刻却不得不面对被迫出逃的残酷现实。

    为了拯救鲁王脱离那危险的境地,张名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他坚守的石浦。他率领着那一支英勇无畏的舟师,如同忠诚的护卫一般,扈随着鲁王踏上了那茫茫的大海之路。他们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艰难前行,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让鲁王安全脱险。

    时间悄然流转至顺治四年(1647 年)的四月,仿佛命运又给了张名振一次机会。他得知清松江提督吴胜兆竟然怀有倒戈反清的心思,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迅速与张煌言等人携手合作,汇聚了隆武政权黄斌卿麾下那庞大的舟山军队。

    这些战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仿佛一片移动的钢铁森林,足足有两千多条之多;而那些士兵们则如同钢铁铸就的勇士,充满了昂扬的斗志,总数竟高达五万多人。他们沿着海岸线向北进发,仿佛一支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要打破那清朝统治的坚冰。

    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愿意成全他们的努力。当张名振的大军刚刚抵达崇明这片土地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那狂暴的飓风仿佛一头愤怒的怪兽,猛地扑向了他们的船队。海啸随之骤起,海浪如同一座座高耸的山峰,疯狂地拍打着船只。一时间,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那无尽的咆哮声和破碎声。船毁人亡的惨状随处可见,整个军队瞬间陷入了混乱和绝望之中。那一军的精锐,就这样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张名振,这位坚韧不拔的将领,遭受了如此巨大的挫折后,他的雄心却丝毫未灭。他就像那永不屈服的松柏,在风雨中依然挺立。他悄悄地潜回了南田,默默地开始招集那些失散的旧部。他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重新凝聚起了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他们如同凤凰涅盘一般,在废墟之上重整旗鼓,准备再次迎接那未知的挑战,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